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和医学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参与医学人文实践,培养医学人文关怀,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由苏州医学院学工办、团委主办,医学院学生心理卫生协会承办的“以文化心,以文润心”苏州医学院第二届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大赛暨2024秋季学期心保委员心理班会培训会于11月20日下午3点在医学楼四楼学术报告厅举行。
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专职教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注册督导师王平老师、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团委书记王昌伟老师、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常任导师、心理健康节先进教师任鹏飞老师、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学工办叶文涛老师、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学工办吴嘉欣老师出席本次比赛并担任评委。

活动伊始,王昌伟老师为活动致辞,王老师指出医学生不仅要培养精湛的医术,更要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心理素质。本次大赛以“以文化心,以文润心”为主题,正是希望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教育的独特魅力,引导同学们在心灵的滋养中成长,在文化的熏陶下升华。
比赛开始,由2024级临床“5+3”四班同学带来的《“医”起探寻头脑特工队——自我情绪心理剖析》借《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的引入,引导同学们聚焦对自我情绪的认识与把控。利用心理小游戏与中医知识来加深同学们对自我情绪的剖析理解与把控。2024级临床二班同学带来的《放飞心晴——做情绪的主人》旨在引导同学们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2024级放射医学一班同学带来的的《人际交往,人人有“则”》则主要讲的是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同学们正在逐步与他人建立联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同学们促进相互学习,丰富校园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团队精神以及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目的是促进同学们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帮助同学们建立人际关系。2024级临床二班带来的《掀悦己之风,“扇”除焦虑》认为如何引导同学们走下网络,走向现实,是心理主题班会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作为大一新生,在初入新环境后,迫切渴望与其他同学建立情感联结,获得群体归属感。但由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可能在面对新环境时,缺乏对环境的掌控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于是他们将目光聚焦于此,希望同学们正确面对人际交往中的变化、误解、尴尬、冲突,学会悦己。2024级临床五年定单班同学带来的《穿越文化时空,叩响心灵之门》以文学艺术为钥,开启心灵探索之旅。同学们分享文化故事,赏析经典,探讨名著人物心理,演绎经典场景。在多元活动中,增强文化认同,学会管理情绪,塑造正确价值观,滋养心灵,收获成长。

2024级医学影像学班的《文化雅韵,润心流芳》以音乐开场,带领同学进行作品欣赏,旨在与大学生共同探讨文化对心灵的治愈作用,引导学生在此时代的背景下正视自己的心理需求,了解与体验文化审美活动对治疗心理的作用。2024级临床“5+3”四班带来的《宁作吾,岂其卿》通过情境创设、游戏互动等形式,从问题揭露、理论剖析、自我巩固三方面出发,借助MBTI测试、创作“我”的oc等活动,引导大家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声音,让同学们明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2024级临床“5+3”一班带来的《遇见我,拥抱我,实现我》带领参与者在“数字炸弹”、“为自己赋能”等游戏中体验自我探索的乐趣,最终通过加冕仪式庆祝每位同学的独特性和成就,策划者们将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助力其个人成长与发展。2024级临床二班带来的《对焦虑say no》希望帮助同学认识精神内耗的危害,树立积极心态,发掘潜能,并学习拒绝内耗、释放情绪的方法。2024级临床“5+3”一班带来的《文化之声,心灵之韵》实施方案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并传承文化精髓。活动内容包括心理知识讲解、中医养生、茶饮品味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有趣的心理健康提升平台。

比赛结束,王平老师和任鹏飞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赛后点评。两位老师肯定了本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大赛的意义,对参赛选手的付出表示欣赏,并表示要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设计大赛,让更多人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并学习自我疏导的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融合既是是探索又是创新。将传统文化作为肥沃的土壤,心理健康之花便可在这土壤中迎光绽放。同学们在本次大赛中提出的理念和方法也会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心理健康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石,对于医学生来说,更是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保障。未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将继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探索新形式,融合新元素,挖掘医学人文的独特价值,助力苏医学子成为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苏州医学院学生心理卫生协会
2024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