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善思,致力科研 ——记苏州大学医学部学生科技协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第二期

发布时间:2021-03-29浏览次数:84

2021年3月24日18时30分,苏州大学医学部学工办、团委主办,苏州大学医学部学生科技协会承办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第二期在独墅湖校区301-1211顺利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了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曹聪。曹教授致力于抑郁症分子机制探索及干预、肿瘤新癌基因的鉴定及干预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24篇,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的获得者。

讲座伊始,曹教授以抑郁症为切入点,列举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一些名人的案例,说明了抑郁症的基本表现,并指出如今大学是抑郁症重灾区这一现象。紧接着,曹教授以“如何判断小鼠有没有得抑郁症”这个问题开启了第一轮抢答环节,引导同学们发散思维、踊跃回答。曹教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分享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同学们对科研的浓厚兴趣。

接下来,曹教授重点讲述了科研的相关话题。首先,曹教授指出,科研就是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过程,本质就是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上发现新的东西。然后,曹教授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分析了进行科研的原因:科研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总体科研能力代表了一流大学和医院的水平;而对于有志于投身科学研究事业的个人,良好的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地位则是促进职业发展、实现职业梦想的敲门砖。此后,曹教授阐明,只有才思敏捷、积极上进、心理承受能力强、善于合作思考的人,才能更好地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同时,曹教授强调了做科研必须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客观性的原则,这样才能少走弯路。最后,曹教授叙述了彼得?阿格雷偶然发现氯胺酮可以治疗深度抑郁症患者的例子,以及某些权威科学家文章被撤稿的事件,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在科研中必须要有自己的idea”,并且要善于捕捉和联想,同时还必须保持诚信,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曹教授在层层递进的演讲中穿插了三轮抢答环节,使同学们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思考。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提问科研相关的问题。曹教授也耐心详尽地为同学们解答疑惑。至此,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营第二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曹教授的演讲发人深省,使同学们对于科研有了进一步的体会。相信同学们通过此次讲座,对于未来从事的科研方向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思考,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科研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恰逢建党一百周年,相信同学们对于这句话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不忘初心,积极参与对社会有益的科研项目,在大学阶段不断磨砺锻炼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价值!

医学部学生科协 

2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