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不老,青春万岁。2013年,苏州大学医学部团委在党工委以及校团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复兴之路》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的“中国梦”的概念和精神,并且秉承着“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理念,以“我的中国梦,实践我先行”为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部党工委对社会实践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指导下,广大师生上下一心,使得百年苏医焕发出新的活力,而广大学子的中国梦也必将为苏医的实践活动谱写新的篇章!
一、活动筹备工作
1、实践筑梦、主题鲜明
学期初,医学部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在总结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经验的同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学习我党的最新文件的精神;并且以苏州大学医学教育百年为转折点,预备以更加全面的工作组织,使得医学部的实践活动能够迸发新活力。为此医学部在学期初便确定以“我的中国梦,实践我先行”为主题开展本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从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探索新医改方案实施、倡导低碳环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方面开展活动,继续将重心从“支教志愿服务”向“发挥专业特长”转型,确定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十六个参考主题,希望能共筑苏医学子的仁心之梦!
2、升级媒体、多层宣传
针对医学部学生人数多、专业多、类别多、分布广的特点,学部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的工作方针,力争达到医学部人人知实践,人人想实践,人人去实践的目的;为此学部在传统的宣传模式的基础上,用心构建全新的网络媒体,依托团委已经建成的、新建成的网络媒体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以及各类相关工作通知的公示工作。为了极大的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各年级班主任例会、各学生组织骨干会议及各班级团支书会议宣传的同时,更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宣传并组建实践队伍;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自我成长计划来整合学部优势资源进行培训;通过“实践墙”对实践活动的项目进行展示;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超市”平台使各个团队招收成员组建队伍。通过学部的努力,整个实践活动宣传颇有成效,覆盖了本科生,研究生和成教生。
3、自我成长、梦想不辍
医学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做过了好几个年头,其中也有许多团队一直传承着团队建立初的梦想,坚持至今!而行之有效的整合医学部优秀团队所提供的经验资源、技能资源等等优质自愿必能让学部的社会实践各取所需、取长补短,形成一系列优质的品牌活动。为此,由医学部团委、校团委、校科协签投的、由“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主办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自我成长计划——“追梦行动”就此产生,通过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相同性质的实践团队进行经验交流以及技能培训,使得拥有梦想的实践团们不再只是梦想家,更是一个个实干家!
二、活动开展情况
医者仁心、医病医国——调研地区医疗卫生现状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国家的现行制度,而作为医学生,我也有责任、有义务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凭借医学专业的特色,结合自身所学,并积极与前辈老师联系,共同探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中“小脚印,大缩影”实践团队走进苏州和甘肃兰州,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东西部试点实施情况调查为主题探究中医古药的实施情况,并以苏州和兰州做对比,最终以城市之间对中医古药的明显差别为结论,并提出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政府官员政绩考评机制、解决中医药卫生支出的困难的问题、建立规范的中医药使用制度等举措。
支医支教、情暖偏远——赴偏远、教育落后地区教育帮扶
苏州大学医学部的两支有名的支教队伍已经成为了医学部的品牌项目,不仅依托苏大的“惠寒”精神,更是将支医支教而这融合在了一起,而今年,不仅有“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医行大别山团队,更有甘肃爱心行等几只新的支医支教团队将青春热血倾注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他们运用自身大学生的文化素养,给当地的孩子带去最美味的精神食粮;他们用当代大学生特有的开阔的视野,给当地的孩子们以精彩世界的展示与希望;他们更是运用自身医学知识,走出学校,走进社区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以及人民健康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性命所系,健康所托,医学生以医者的仁心、大学生的奉献心,支起偏远地区一篇晴朗的天空。
身心并重、爱洒人间——关爱弱势群体身心健康
心系孱弱,富有同情是对医学生的基本要求。除了对农民工子弟、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的关注之外,医学部红十字会还将目光定位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今年7月,以医学部红十字会社团为主要构成人员的实践团前往北京太阳村,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朝夕相处。医学部越来越多的将目光定位于不同种类的弱势群体,方显仁者本色;而对弱势群体心理健康关注的同时,还运用医学知识关注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身心并重,爱洒人间。各个团队还针对自己关注的弱势群体,积极整理,经验交流,互通经验,使得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升到最大,而伤害减到最少。
行医行文、基层宣讲——走入社区进行文化宣传
依托苏州大学医学部红十字会的专业背景和医学生力量,“情系姑苏 爱洒吴门”25名队员高扬“人道 博爱 奉献”精神旗帜,走进苏州市吴门桥街道及其周边社区,开展急救培训、无偿献血宣传、亚健康调查、纳凉晚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到生活中的一些科普知识及自身的身体的健康状态,为构建和谐社区做贡献。实践使得600多位社区居民直接了解到“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和“血液知识”等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其中60%以上的居民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实践项目使得将近3000名群众间接受益。
且学且问、调查社会——走出校园调查社会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象牙塔般的校园内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并从老师的口中并且我们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国家的新政策,新法规,新现状有强大的好奇心,急迫地想要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为自己国家的建设出一分自己的力。今年的“大爱无言,感恩良师——关于医学遗体捐献工作的现状调研”以遗体捐献工作的开展情况为重点,既体现医学特点,又与社会紧密相联,走进社区、采访志愿者、采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自己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提出可行建议。
三、活动成效:
1.辐射广泛,行遍中国
医学部的学生由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同学共同组成,而他们的实践脚步足迹就遍布了中国版图。在全国范围内,以江苏为中心,南至粤地广州;西至甘肃、西藏;北至内蒙古、新疆;北京、安徽、贵州等地也都有我们的足迹,我们或在当地义诊支教、或在当地调查调研、或在当地实践,总之有苏医人的地方,就有苏州大学的旗帜,而每个苏医人都将自己的最好的一面留在了社会实践中,使得苏医人走过的地方,就为苏州大学做了一次活广告,使得苏州大学在异地也拥有了不晓得名气。
2.媒体关注、影响广泛
我们高度重视宣传报道工作,为每个实践小分队配备了相关的新闻报道人员,整个暑期安排学生新闻中心值班,辛勤的付出换来外界媒体的热切关注。 “绿色医路行”从一开始就收到了学校以及媒体的高度关注,出征仪式就有记者来到现场,实践过程中更是有央视记者跟随,并在央视以视频的形式播出,除此之外,该团队也获得了多家省市级报刊的报道;另外有《中国贸易报》《中国科技报》《江苏科技报》《城市商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纸对我们的实践团队进行了报道,还有《库尔勒晚报》《巴音郭愣日报》《石家庄青年报》也对在当地实践的团队进行了报道;除了传统的纸媒平台,网络媒体的报道也有相当不错的成效,有许多国家级、省级网站发表或转载了通讯稿,而在通讯平台上面,单条信息的转发量最高的达5万余次;全面而多层次的媒体报道证明了本次实践活动开展的成效。
3.实践育人、师生共进
在苏州大学医学教育百年庆典之后,苏州大学的医学教育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层面,焕发了新活力;不少老师积极的给实践团队正确的指导和实践地点的联系;更有许多老师还要在假期中实时的关注自己负责的实践团队的安全;还有老师甚至亲自跟随实践团队进入到实践地点,与同学们共同开展实践活动,学部师生践行“仁爱 仁心 仁术”的医学精神,施展所学,奉献社会,砥砺品格,磨炼意志。在学习实践中深化苏医之爱、医学之爱,不负百年传承,志在勇攀新高。
众多学部教师同学生一道,积极奋斗在实践基地一线,挥洒激情,共享青春,在实践中升华心灵,在奉献中谱写大爱。
回顾总结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大胆转型、特色鲜明、落实充分、组织到位。同学们在实践中发挥所学、乐于奉献、践行医道、砥砺医德。自信人生数十载,会当击水三千里,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让梦想在实践中起航!